书法中常用汉字“永”来练习笔法,汉字“永”的造字意图是什么
谢谢邀请!
首先要厘清汉字“永”字的真正意思。为此,我专门查阅了许慎(漯河召陵人)编著的《说文解字》,其解释是:永,水长也。引申之、凡长皆曰永。诗曰:江之永矣。周南汉广文。凡永之属皆从永。
下面是篆书“永”字。请各位网友看一看,它是流水般的造形啊!
汉字的“永”字八法的确为王羲之所创造。李冰阳说: 王羲之专工于书法多年,十五年间偏攻“永”字,是因为它具备了八法的笔势,能通一切字。
由于可见,王羲之用十五年的时间探索“永”字的写法,因为“永”字的八个笔画是中国书法汉字的基本笔画。
“永字八法”对我们学习书法,超脱对笔法之“形”的束缚,是有一定意义。
我认为,学楷书,必备“永”字!
(上图为楷书“永”字的不同写法,供各位书友参考)
(上图为行书 “永”的不同写法,书供友们参考)
(上图为草书“永”的不同写法,供书友们参考)
(上图为隶书“永”的不同写法,供书友们参考)
(上图为“永”字的基本笔画运笔规则图)
(上图为“永字八法”的笔画解释)
学习书法的人会经常见到这个“永”字,首先是因为这个字在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里面是开篇第一个字,“永和九年”,这幅作品被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临摹,而这个“永”字也被一遍一遍的演绎。
第二个原因是这个“永”字包含了书法里的最基本的八个书法的笔画和用笔,被称为“永字八法”,它是中国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,相传为书圣王羲之所创,后来传给了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,再回来传给了唐代书法家虞世南,一直流传至今。
“永字八法”以永字的八个自己笔画为顺序,阐述了楷书的基本用笔法则,当今学习书法仍然在使用。
永字的本义
永字是一个象形字,它的本意指的是像流水一样弯弯曲曲、曲曲折折,延伸出来的意思就是“长”。
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:永,水长也。
永在甲骨文里就是弯弯曲曲流水的形状,如下图:
这是一个明显的象形字,但是如果联想一下,和今天的永字也有几分的相似呢。
到了商周时代的金文,永字的变化也不是很大,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造型,只是风格变得更厚重了。
如下图:
而到了汉代的简牍书法里,永字的写法已经和我们今天的永字很相似了。
只是感觉怎么多了一横啊。
如下图:
成熟的汉代的隶书里的永字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永字基本相似,一般没有经过文字学或者书法训练的人都可以识别出来。
下图是汉代的《乙瑛碑》里的永字,是汉代隶书成熟的代表作品。
魏晋南北朝北魏的魏碑体的永字虽然已经基本是成熟的楷书了,但是部分字仍然保持了隶书的造型。
如图是魏碑的永字,笔画都是楷书的笔画,但是结构和上面这个隶书《乙瑛碑》是不是有点像啊。
到了王羲之,永字和我们今天写的永已经一摸一样了,怪不得王羲之是书法大师呢,就这一点无人能比啊。
如下图,王羲之写的永:
但是草书的永字好像又返回去了,有点像甲骨文了,你看这个草书的永是不是像绵延不绝的流水啊。
如下图,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草书永字:
到了唐朝时期,楷书完全发展成熟,技法上也进入鼎盛时期,这个时候的楷书,后世无人能比,楷书四大家里就有三个出自唐朝,厉害了。
下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,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写的永字:
永是一个很吉祥的词,祝大家永远快乐!
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,关注一下啦。
永字从古至今在用在写,形态各异,书法的道、理、法,没有变,遵循的规律没有变,由写形,到写韵,再到写法,一直到写意的存在至今。从书法的角度而言,永字八法,一直贯穿于学习书法的重要笔法,作为后人学习致用,至今还在用,效果作用如何暂不谈说。永字八法,有重复出现的笔法,写了欧体不能写颜体,写了颜体不能赵体,写了楷书不能写行书,写了行书不能写草书等,不能实现多变。再比如,会写永字八笔,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中的“永"字的点怎么写,“惠风和畅"的畅字的第一笔怎么写,永字八法,都解决不了。笔者认为,不是科学实用的方法,书法中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,让学习书法的人们怎么学?十年三十年甚致一辈子,苦于学习书法阶段吗?还会导致,入帖难,出帖更难,创作作品难乎其难!有好的学习方法:即“五点64诀书法教学法”,大家要借鉴要学习,写好字写漂亮字写美字,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,实现自己的书法梦!
一、汉字「永」的造字意图
《说文》的解释是:
永,長也。象水巠理之長。《詩》曰:江之永矣。
意思是「永」像「水有支流,源远流长」之形,表示「长久、永久」等意义。
但是,从古文字字形来看,这个说法是解释不通的:
「永」的古文字从「人」从「川(水)」,左半部分变形为「行」旁,全字表示「人在河中游行」,是「游泳」之「泳」的本字。
表示「永远、永久」属于六书之假借。
《字源》(页1018,天津古籍出版社,2012)一书的解释,我觉得还比较通达,引用过来:
所以,「永」被假借表示「永远、永久」以后,久借不归,鸠占鹊巢:假借义占据本字「永」。
于是,加「三点水」为本义造了一个「泳」字,承担其本义。
几乎99%的青铜器铭文都有「子子孙孙永宝用」、「永享用」,所以,「永」字在古文字中算是高频字。
综上所述,「永」的造字意图是:从「人」从「川」从「彳」,像「人在水中游」之形,是「泳」的本字。
《说文》所解释的是假借义,而非造字本义。
二、「永字八法」是王羲之首创吗?
关于「永字八法」的首创者,大致有「张旭、智永、王羲之」三种说法,也懒得去考证哪一种说法可靠。
但我觉得应该可以排除王羲之。
因为「永字八法」应该是楷书非常成熟以后的一种说法,可能是唐宋以后。
一般来说,以「王羲之创永字八法」最为常见,我猜测有两个原因:
第一,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《兰亭序》,第一个字就是「永」字。
第二,楷书的「永」字,分别有「侧、勒、努、趯、策、掠、啄、磔」八种笔画俱全,占据汉字在二维平面上的八个方向。
从学习书法的角度来说,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汉字结构及笔法的运用。
所以,如果再将将「永字八法」附会到书圣的头上,就形成了一种「诉诸权威」的效应。
这也是中国古人著述撰文常见的一种手法「慕古而伪古」,如《黄帝内经》肯定不是黄帝所著。
这里千万要注意的是:千万不要以为写好一个「永」字就可以写好所有汉字。
我以为学书法,跟学一门语言一样,没有什么捷径,多练多写、多模仿,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【麓风轩】书法公益课堂,写字经验分享——
“永”这个字,因为包含常用的八种笔法,因此过去常用于初学者练习书法。那么“永”字的造字意图是什么呢?这还得从造字原理说起:
(楷书:永)
古代先民造字,最初都是从自然界得到启示。
我们来看图上篆书中的这个“永”字,它是一个象形字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。因此,最初的本义是:水流长。因为河水永远长流,因此后来引申为“长久、永久”之意。兼指时间和空间上的长。
(王献之行书:永)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说:永,水长也。象水巠理之长。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中有一句诗:“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。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
意思是说:汉江之水浩荡宽广,不能让我游泳渡河。汉江之水漫漫长流,不能让我坐木筏渡江。毛传解释:“永,长。”
(篆书:永)
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,请关注【麓风轩】
书法公益课堂,写字经验分享!
农村爹妈去世的早,嫂子把小叔子养大上学成家立业,家里的老房子该不该分给小叔子
这还好意思说要钱,有这么好的嫂子 ,还不好好珍惜。知道感恩的人如果自己混得还好,做一栋楼房给嫂子住都是应该,还想要地基钱。如果你嫂子知道你是这种人,估计心都会结冰,后悔自己好心放错地方。
做人要懂得感恩,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得到这么好的嫂子的,这样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完。如果你父母去世,她不管你也没有办法,只能任命。养大你送你上大学花了她多少钱难道你不知道吗?这样的嫂子跟妈没有什么两样。如果这辈子你不好好待她,你就太没良心了。